献给2025年26个中国记者节!赵金海著《记者是什么》(连载十一)
报道说:11月7日,记者在滦南县国土局采访时,发现该局一楼大厅显眼处布置的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”里,暗藏“玄机”、出尽“洋相”。只见金框镶边、颇显庄重的专栏里,稀稀落落地张贴着七八篇心得体会文章。记者随手翻看了其中一位名叫张志冬撰写的心得体会,发现文章的抬头
报道说:11月7日,记者在滦南县国土局采访时,发现该局一楼大厅显眼处布置的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栏”里,暗藏“玄机”、出尽“洋相”。只见金框镶边、颇显庄重的专栏里,稀稀落落地张贴着七八篇心得体会文章。记者随手翻看了其中一位名叫张志冬撰写的心得体会,发现文章的抬头
行老退下来后,写了他曾经参与、见证和采写过的邯郸人物,或发生在邯郸的一些重大事件,结集出版《邯郸拾遗》一书。行老处事谨慎,治学严谨,这部著作材料翔实,很有史料价值,人们评价很高,评论很多。
近读我们河北电台老记者王春法一书《岁月随想》,其中有一个章节中说:(邱县)国民党惨案之风,是如何刮起并迅速膨胀蔓延起来的呢?直到1979年9月13日我通过参加邯郸地委常委会(应邀记者),才知其始末因果。
这个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,大力创办集体企业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,是河北省第一批建成的小康村之一,村民住上了煤气、暖气和水、电配套齐全的单元住宅楼。1995年6月省委命名东
我1984年到河北电台当记者,贺主任在通采部。贺主任资格很老,文字水平很高,编稿很认真。通采部对记者业务抓得很紧,记者每两个月评一次“双月好稿”,个人推荐,专家评审。评完了,贺主任给每一篇稿写一个点评。评稿是为了提高,看贺主任的精准点评,是一种难得的学习,难得
文章无定式,写稿无套路。写稿是创造性劳动,要把稿写出新意,就得学习,就得读书,就得思考,既要观察微观,还得研究大局,思想要活跃,脑子不能闲。写得多了,读书多了,思考多了,一个人就进步快了。在我做新闻工作这数十年间,看到了一个又一个“爬格子”的从基层一步步走来,
城管打人,人们大多骂城管,这个看法有点儿片面。民间有句话:一个巴掌拍不响。既是双方打起来,双方对错难说清。从视频上看,双方打架和过去有些农村人在街头打架的样子差不多,拳脚相加,撕撕扯扯,一会儿打到了地上,一会儿又爬起来厮打。 有了人类,就有争斗,就有打架。看
今天,有幸在记者节到来的时候,在邯郸见到了“八路军母亲”李才青的孙子郭乃所,他追忆了奶奶和父亲给他讲的,在1942年日寇扫荡中新华社记者壮烈牺牲的一些片段。
在河北台驻站记者中,我与赵金海是接触最多的一个。赵金海的人品就如作品一样朴实。他勤奋、好学、扎实、认真、肯干,从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,可以想象融入了赵金海多少心血和汗水啊!
我一口气读完了赵金海写的《记者是什么》书稿,印象太深了。全书文稿朴实、厚重、耐看,短而精巧,言之有物,意味深长,很有嚼头……